1. TechStars
TechStars成立于2006年,是美國久負盛名的孵化器之一。它在波士頓、博爾德、紐約市、西雅圖設有分點。TechStars的孵化期為三個月,每批孵化約10支團隊,向每名團隊成員資助6000至18000美元。TechStars是美國最具競爭力的孵化器之一,去年共有600多支團隊向TechStars提交申請,今年夏季則有1000多家創業公司申請。
TechStars專注具有跨國吸引力的科技公司,并且要求擁有受資助公司6% 的股權。每期項目結束后都會面向風險資本家和其他投資者舉辦一次宣傳會。
2. Y-Combinator
Y-Combinator創立于2005年,它設立了科技公司孵化器的行業標準。
該孵化器由科技創業家保羅• 格雷厄姆(Paul Graham)創立。它是硅谷創業者的天堂,每年一月至三月、六月至八月孵化兩期。 Y-Combinator為每家公司投資18000美元并要求獲得約6%的股權。大約300家公司得到過它的資助,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社交內容共享平臺Scribd、團體支付服務商WePay和社交新聞網站Reddit。
3. Summer@Highland
2007年,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高級副總裁邁克爾?蓋斯(Michael Gaiss)決定成立一個企業孵化器,使投資者認識下一代的創業家。 該項目去年一度中斷,今年夏季又返回了正軌,孵化著11支團隊。過去幾年,它們接受各行各業的團隊,但本輪最終決定將范圍縮小到科技公司。2至4人的團隊可獲得15000美元以及辦公場所。
4. DreamIt Ventures
DreamIt Ventures 2007年開始在費城孵化創業公司,最近將業務擴展到了紐約市。它為每名團隊成員提供5000美元的資金,略高于同行的平均水平。與其他頂級的孵化器一樣,DreamIt Ventures也為成功的申請者提供指導以及法律、會計和行政支持,并為團隊安排向投資者的展示機會。
5. LaunchBox Digital LaunchBox Digital成立于華盛頓特區,它為團隊提供15000至30000美元的資金,換取4%至8%的股權。它主要面向科技公司,提供12周的行政和法律建議。
6. Flashpoint
Flashpoint成立于2003年,為華盛頓特區的非盈利藝術組織提供辦公場所和資金支持。它資助的著名團體有愛爾蘭現代藝術團Solas Nua、專業舞蹈公司Step Afrika等。
7. Capital Factory
Capital Factory每年的孵化期為五月末至八月初,九月份舉辦展示大會。在為期十周的孵化期內,每支團隊可獲得20000美元,辦公室、品牌和標志開發以及會計、金融、公關、法律援助方面的支持。交換條件是Capital Factory獲得5%的股權。 Capital Factory以其優秀的導師團隊著稱,其中包括SKYLIST創始人約書亞?貝爾(Joshua Bear)、ApartmentRatings.com創始人杰里米?貝肯(Jeremy Bencken)等人。
8. Ben Franklin TechVentures
Ben Franklin TechVentures成立于1983年。它不為團隊提供種子資金,只提供營運成本、投資者人脈以及商業建議。
9. Environmental Business Cluster
Environmental Business Cluster是美國最大的清潔能源科技創業公司孵化器。它成立于1994年,目前已資助150多家公司,為它們提供會議中心、辦公場所以及教育、咨詢、投資者人脈等。它希望培養知名的能源、垃圾處理以及其他形式的綠色環保科技公司。
10. 伊利諾伊大學EnterpriseWorks
EnterpriseWorks主要扶持早期科技公司,在信息和生物科技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功。自2003年成立以來,它一共孵化了約70家公司。它不像硅谷的孵化器那樣與風險資本家關系密切,但可提供辦公場所、指導并可從伊利諾伊大學招聘學生做兼職員工。
我們該向美國孵化器學習什么?
孵化器真正的快速發展,來自于90年代起風險資本的推動,以及創業成本的降低(互聯網的發展是重要原因)。現今的孵化器不僅為創業公司提供辦公環境,還有設立初期的種子投資,并提供初創公司需要的法律、公關、咨詢等服務。而初創公司需要將一小部分股份為代價,入住孵化器并開始為期3個月到1年的孵化期。好的孵化器為初創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幫助,如YC (Y Combinator) ,Techstars, 500 startups等, 每次開放申請的時候,通常會有上千個項目來爭奪十幾個孵化席位。既然孵化器能引來如此出初創公司的追捧,那么到底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值得國內園區的借鑒?
導師(Mentor)機制:初創團隊在初期,得到好的導師的指導,并且得到導師的相關人脈資源的支持,對產品、市場,后續融資都會有顯著的幫助。所以大部分的孵化器網站上總會很自豪把自己名下的導師資源一一羅列出。除了掛名之外,這些導師都擔任著和孵化器親密接觸的任務。洛杉磯目前最活躍的孵化器之一LA Amplify,每周都會舉行一個導師分享會,請在業內有名望的企業家、投資人來分享經驗,并對其孵化的公司進行指導。分享會通常也會開放一定名額給外面的創業者,也逐漸成為了孵化器吸引項目,建立口碑的手段。
LA Amplify附近的另一家孵化器 Launchpad LA(全美排名前5的孵化器),更是設立了導師的下午茶時間,以便幫助創業團隊和導師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導師機制對于創業者來說的價值顯而易見,對于導師來說,也有不少好處:一些導師本來就是投資人,作為導師就可以更容易和創業者建立合作,抓住投資機會;有些導師的資源會對初創公司起到很實質的幫助,就可能獲得一定的股份。國內園區應該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把有經驗的企業家、投資人組成導師團隊。比如像歐美金融城,由于地處杭州,就很容易邀請到阿里巴巴的高管們來指導其孵化的創業公司。
結合優勢產業:除了很多涉足眾多領域沒有限制的孵化器外,更多專業性的孵化器越來越受到創業者的親睞。比如1996就成立在洛杉磯的創業孵化器 Idealab,就是一個結合地緣產業優勢非常好的例子。他們孵化的項目基本集中在三個方面, 軟件、機器人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理由是他們與加州理工、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等毗鄰,有非常好的地緣人才優勢。 這家孵化器在過去將近20年孵化了120多個項目,其中超過40個被大公司收購或者上市,有著相對很高的孵化成功比例。最近他們也在拓展設計類項目的孵化業務,也是依托了美國設計藝術中心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這所全球最好的設計院校的支持。在美國,創業者們在挑選孵化器的時候,很注重其專注的領域。如果一個孵化器關注的產業太廣,往往會被認為不夠專業。所以,國內的一些創業園區,應當與本地的優勢產業結合,因地制宜。這種結合,也會為園區樹立自己獨特的品牌。
校友機制:在美國,強大的校友網絡不僅體現在各個高校,類似的機制也被眾多孵化器所發揚。比如進入YC的團隊,都會被貼上YC校友的標簽。這樣不僅年輕的團隊會與YC之前成功孵化的企業有親密接觸,得到與它們合作的機會;同時在同一批孵化企業之間,也能夠相互借鑒學習到很多東西。比如為企業用戶定制的軟件公司,就可以直接在以前成功孵化的企業與周圍的初創企業做推廣,這樣對產品的推廣和發展都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同時,這種互相協作的關系,使很多企業之間達成了良好互補。
與風投的合作:除了把項目篩選進來,并且幫助它們快速成長,孵化器也很重視的一大問題就是如何幫孵化的初創公司得到后續融資。在美國,初創企業發展的整個投資環境已經建立的相對成熟, 風險投資機構與孵化器的合作非常密切。除了風投的合伙人在孵化器中擔任導師外,很多風投也參與了孵化器的早期的種子基金的建立。在完成孵化器之后,很多風投都會參與企業的進一步的融資。尤其是好的項目,風投都希望能一直保持聯系和合作。而孵化器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為很多風投機構推薦項目,讓自己孵化的企業走出去之后,也有很好的發展。
與大企業合作:除了和投資機構關系密切外,孵化機構和大公司的合作關系也相當關鍵。原因之一是眾多大公司有設立自己的創投基金,用于扶持初創企業。另一大原因是大公司往往是初創企業最好的客戶。比如Plug & Play, 硅谷的著名孵化器,就跟美國的Google、Facebook等,中國的百度、華為、TCL 等企業都有強的合作。他們定期會舉辦與大公司對接的活動,讓初創企業與大公司的技術人員和創投人員進行交流。甚至初創公司直接為大公司提供服務。
管理人才:一個不能被我們忽視的因素是,孵化器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也取決于其背后的運營團隊。大部分孵化器的創始人,都是有著豐富創業經驗的人擔任的。YC的創始人 Paul Graham, Idealab 的創始人Bill Gross,LA Amplify的創始人Paul Bricault,Techstars的創始人Mark Suster等都是成功的連續創業者。他們熟悉創業的整個環節,從融資、咨詢、媒體公關等各個角度都對初創企業的需要和發展有著深刻的認識,于是他們也懂得如何建立一個好的管理團隊,來為初創企業服務。對于國內的園區,如果能在管理團隊中多納入一些有較豐富的創業、投資經驗的人,相信對整個園區的運作有很大的意義。
總而言之,要做好創業孵化,除了在硬件設施上要有一定的投入,在軟性服務方面更應該下功夫。借鑒全球最前沿的經驗,結合當地的優勢產業,設計出最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把所孵化公司的集群效發揮到最大。(轉自:鳳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