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財政支出創新方式之一,政府引導基金在我國迎來持續性爆發增長。近期,多地政府明顯加快引導基金設立的步伐,不少地方把積極組建政府引導的產業基金、做大基金規模提上了日程。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競爭加劇,目前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對引導基金的實際效果影響至關重要。因此,政府引導基金發展的市場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發展步伐明顯提速
6月23日,在第六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上,廣東珠三角優化發展基金之先進制造業產業基金宣告成立,該基金由廣東省級唯一產融結合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合金融機構發起設立,總規模200億元,并將通過子基金帶動共1000億元投資規模,投向廣東省政府重點鼓勵發展的先進制造業產業。
類似的政府引導基金近期頻頻“誕生”。如天津市財政日前出資200億元,設立天津市海河產業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河北省建立商貿流通發展引導基金,推動河北省商貿流通業發展。
在加快引導基金設立步伐的同時,還有不少地方把積極組建政府引導基金以及做大基金規模提上日程。如山西省政府本月上旬就出臺了支持基金業加快發展系列政策,包括建立政府投資基金容錯機制等。
政府引導基金,即政府出資設立母基金,下設若干子基金,子基金采取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設立。事實上,我國政府引導基金從2014年開始步入快速發展時期。近年來,地方引導基金提速發展的勢頭越來越明顯。私募通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政府引導基金已設立1013只,總目標規模53316.50億元,已到位資金達19074.24億元。其中,僅2016年就新設立政府引導基金384只,披露的總目標規模超過3.1萬億元,較2015年同比增長100.8%。
“一方面因為政策的引導和中央層面基金設立調動了地方積極性;另一方面緣于各級政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解決融資難問題需求迫切。”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邢姍姍指出,引導基金既可以反哺當地的創業企業,也可以通過子基金參與到更多的新興項目中,為當地傳統產業轉型帶來更多選擇。
市場化特征顯現
在業內人士看來,政府引導基金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效應,吸引社會資本,以股權投資方式有力破解創新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難題,推動產業發展。
在政府引導基金迎來爆發性增長的同時,其亟待更加市場化運作的呼聲日益高漲。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政府引導基金來源財政資金,風險偏好比較低,相關部門在決策時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把風險控制和政策目標放到首位,且缺乏市場化的、合理的獎勵機制,既難以充分帶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也難以吸引優秀的基金管理團隊。
不過,隨著“新進者”的增多,政府引導基金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對引導基金的實際效果影響至關重要。不少地方紛紛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和爭奪具備產業帶動、掌握核心產業整合能力的基金管理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引導基金逐步走向市場化成為一種趨勢。比如,天津市政府此前就先后出臺了20多項市場化的支持政策,包括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優先核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裸退等,目前效果顯著。
此外,成立于2010年的湖南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基金現在的市場化運作明顯。達晨創投公司董事長兼湖南文旅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劉晝介紹,除了給基金的管理公司支付管理費外,湖南文旅基金還按照市場規則為其制定了激勵機制:如年化收益率達到8%,將給予20%的業績分成。
清科集團副總裁、清科母基金董事總經理符星華認為,政府引導基金未來將會在政策與市場競爭的引導下逐步走向市場化,這將提升引導基金管理團隊的運營水平與專業能力,有效地解決創投企業募資困難問題,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新興產業投資。
|